“凶相毕露的呼噜”是怎么回事?

手机扫一扫
关注医网官方微信
参加活动,有奖品!
微信号:ewsos1

医网摘要:小儿在晚上睡觉时打鼾即“打呼噜”,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,许多家长对此不以为然,有些家长还把打鼾的小儿谑称为“小雷公”。殊不知,小儿“打呼噜”可能预示着某些潜在的疾病。

“呼噜宝宝”警惕中耳炎

小儿在晚上睡觉时打鼾即“打呼噜”,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,许多家长对此不以为然,有些家长还把打鼾的小儿谑称为“小雷公”。殊不知,小儿“打呼噜”可能预示着某些潜在的疾病。

近年来,人们对“打呼噜”引起的睡眠问题以及睡眠障碍对人体健康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重视,尤其是孩子“打呼噜”引起的睡眠问题更让人关注,因为轻者会造成儿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、学习成绩下降,重者会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、行为异常改变及心理发育障碍。许多人还认识了与“打呼噜”有关的医学新名词: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。但目前值得提醒家长的是:您在关心孩子的睡眠时,请别忘了注意观察一下孩子的耳朵是否合并有听力下降!

“打呼噜”也会合并中耳炎

现在大家一般都知道引起小儿“打呼噜”的最常见原因是:扁桃体和腺样体的肥大。腺样体是位于鼻腔的后部与咽部交界处的一种正常淋巴组织,一般情况下,处于生长旺盛的儿童期,扁桃体和腺样体增长较为迅速,5-7岁达到高峰。扁桃体和腺样体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反复发炎感染而导致异常肥大、增生,或是先天性的肥大,除了容易“打呼噜”,影响睡眠质量外,还经常会造成邻近器官的疾病,如: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、鼻-鼻窦炎、过敏性鼻炎、哮喘等等。

分泌性中耳炎很容易误诊

中耳炎有许多种,分泌性中耳炎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。患分泌性中耳炎时,病人的主要感觉是耳闷、耳胀,也可伴有耳痛、耳鸣,往往表现为对别人的讲话声音听不清楚,而听自己的讲话声音特别响,就像对着空瓮讲话的回声一样。由于婴幼儿和儿童患者经常不能描述或不能准确描述而误诊。其实婴幼儿患者的早期表现或是哭吵不停、或是恶心、呕吐、食欲差等,家长不会去怀疑孩子有分泌性中耳炎;儿童则表现为看电视时,声音调得很响,或家长在跟孩子说话时感到特别费力,只会怀疑孩子是在“装聋作哑”,自然也不会怀疑孩子有分泌性中耳炎。

儿童易患分泌性中耳炎

分泌性中耳炎是指排除急性感染的中耳腔积液。其发病基础是咽鼓管阻塞与狭窄,造成的原因归纳为机械性原因和炎症性的原因两大类。对于婴幼儿和儿童,前者最常见的是扁桃体或/和腺样体肥大,其次鼻-鼻窦炎下鼻甲后端肥大、后鼻孔息肉、鼻咽部肿瘤、鼻咽部粘连及软腭麻痹等;后者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。咽鼓管是位于鼻咽侧壁、腺样体旁、是通向中耳的小管。正常情况下,中耳腔内充满空气,这些空气不断地被中耳黏膜所吸收,又不断地经咽鼓管输入空气来补充,从而能维持鼓室的压力与大气压相平衡,这样也就保障了中耳的正常功能。当咽鼓管阻塞或狭窄时,中耳内原有的气体逐渐被黏膜吸收,外界空气不能充分进入中耳,因此腔内形成负压。鼓室负压使鼓室内血管扩张,血清从血管内漏到血管外,在鼓室内形成积液。


本文来源: http://ebh.ewsos.com/20100512/95395.html
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

责任编辑:xuanyuan

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

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